論文摘要
耶穌是誰?如何理解耶穌?在十九世紀,耶穌議題是當時候的顯學。追溯那些耶穌學在十九世紀的發展,指出兩種耶穌學類型──大衛‧斯特勞斯和歐內斯特‧勒南。尼采強烈反對這兩種類型。
在尼采晚期的著作:《敵基督者》(Der Antichrist, 1888年)中,尼采批評大衛‧斯特勞斯和歐內斯特‧勒南,並規劃他的耶穌學策略。他回到中世紀,企圖找出耶穌學的主要問題。藉由「寓意解經」(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cripture)方法,尼采可以區別來自「象徵」中的「隱喻」。尼采使用「隱喻」解決耶穌學的敘事問題。
接著,尼采用系譜學方法來揭示基督教中的卑鄙品行。宗教「象徵」系統造成基督教走向僵化,這種情況揭示了「福音」包含了兩種高度「對立」的耶穌表達。從分析語言到心理學,所有的價值都應該要重估。藉這那些過程不斷地揭露,創造自身在生活中的價值。重估一切價值是尼采的呼召,通過這種方式脫離「對立」的情況──「善」、「惡」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