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导致居民生活节奏紧张,身体和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信息化发展和城市空间侵占导致“自然缺失症”现象普遍。社区作为城市规划中的基本单位,是居民日常活动的核心空间,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探索如何将自然教育、园艺疗法理念与社区活动空间景观相融合,利用社区空间的独特优势,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益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为探索自然教育与园艺疗法理念在社区活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广泛研读国内外自然教育、园艺疗法以及社区景观设计的相关文献,深入了解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实践应用情况。研究发现,当前自然教育和园艺疗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特定人群与场所,且多应用于距离居民生活区较远的场地,与社区活动空间结合较少。此外,社区景观研究方面,西北地区相关研究较少,缺乏对社区人群的多因素综合分析。因此,本研究结合案例梳理,吸取各类自然教育、园艺疗愈空间的营造方式和景观活动,进而增加社区空间功能,使其更有利于居民生活。 一方面,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以西安市雁塔区为例,对比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四组社区,深入调研社区活动空间的景观现状、使用情况以及社区居民的景观需求和偏好。运用儿童绘画投射测试法,弥补问卷调查中对于小年龄段人群的偏好缺失,深入了解儿童社区景观的活动需求及偏好。研究结果表明:(1)实地调查景观现状方面,西安雁塔社区活动空间普遍存在环境功能单一、空间利用率低、参与互动景观少等问题,缺乏自然教育及缓解身心压力的活动空间。(2)问卷调查方面,通过对年龄、职业和婚姻状态的分析,发现60岁以上和18岁以下人群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老年人渴望社交和自然亲近,青少年乐于探索和学习。18-30岁人群因压力大,参与度低,但对景观功能要求高。45-60岁人群活动频率较高,需求多样。已婚有小孩的家庭需兼顾亲子陪伴和压力缓解,而未婚和已婚无小孩人群的需求则与学生、上班族和退休者相关。因此,社区活动空间设计需结合人群特点,提供多样化互动景观。(3)绘画投射测试中,儿童的理想色彩较为丰富,多以绿色、蓝色等自然色为主,自然要素类景观较人工要素更受儿童喜欢。另一方面,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自然教育结合园艺疗法的社区活动空间设计评价体系。通过专家打分筛选,得出社区活动空间景观设计指标评价模型,并进行权重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