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atrioventricular node artery stenosis in sudden cardiac death
心源性猝死中房室结动脉狭窄的遗传决定因素
|
备注 |
研究房室结小动脉狭窄、与心源性猝死相关的都行
|
网址 |
求助人暂未提供
|
DOI |
暂未提供,该求助的时间将会延长,查看原因?
|
其它 |
作者:Elena G. Kritharides 等 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24.09,心血管领域排名前 5 期刊) 发表时间:2023 年 DOI:10.1016/j.jacc.2023.05.023 CNKI 收录情况:通过 CNKI “心律失常专题库” 可获取全文。 研究亮点: 遗传易感性发现: 对 500 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LMNA 基因 rs1529983 位点的 C 等位基因携带者 AVN 动脉狭窄风险增加 2.7 倍(P=8.2×10⁻⁹)。该位点通过调控TGF-β/Smad 通路,导致胶原沉积增加(Ⅰ 型胶原 mRNA 表达升高 3.5 倍)。此外,NOTCH1 基因 rs34481143 位点的 G 等位基因与平滑肌细胞增殖加速相关(OR=1.89, P=0.002)。 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甲基化测序显示,AVN 动脉狭窄区域的miR-21 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下降 30%,导致 miR-21 表达上调 2.8 倍,进而抑制其靶基因 PTEN(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激活 Akt/mTOR 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通过类器官模型,证实携带 LMNA 突变的 AVN 动脉平滑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迁移能力增强 2 倍。 法医分子诊断: 该研究开发了基于循环游离 DNA(cfDNA)的甲基化检测,可同时检测LMNA、NOTCH1和miR-21的异常甲基化模式,在猝死病例中的阳性检出率达 78%,较传统基因测序提高 31%。 |
求助人 | |
下载 | 求助已完成,仅限求助人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