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梗塞
心脏病学
内科学
脑梗塞
脑梗塞
放射科
缺血
心肌梗塞
出处
期刊:Chin J Neurol
日期:2006-01-23
卷期号:39 (01): 16-20
被引量:1
标识
DOI:10.3760/j.issn:1006-7876.2006.01.005
摘要
目的 比较牛津地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影像和血管病变3种分型方法对脑梗死患者预后估计的差异.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根据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腔隙性梗死(LACI)、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PACI)和后循环梗死(POCI)4种亚型.根据头部MRI所示脑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皮质、基底节区、放射冠和后循环梗死四种亚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颈部血管彩超和脑血管造影评价患者的血管病变,并参考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原则将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小血管病变两型.应用Barthel指数(BI)和Rankin评分(RS)了解不同亚型患者病后1年的功能状态,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概率,评价不同亚型患者复发和死亡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在调整各项危险因素后,OCSP分型与病后1年时的BI(P=0.004)、RS(P=0.004)显著相关,如加入病灶大小进行调整后,OCSP分型与BI和RS均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病灶大小显著相关(P=0.001).影像分型与病后1年时的BI、RS显著相关(P<0.05),如加入病灶大小进行调整后,影像分型仍与BI、RS显著相关(P<0.05).OCSP和影像各亚型患者的复发和死亡事件差异无显著意义(P=0.76,P=0.51).小血管病变患者复发和死亡事件的发生显著低于大血管病变(0 vs 17.9%,P=0.03).结论不同分类方法对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
科研通智能强力驱动
Strongly Powered by AbleSci AI